-
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,不能简单地用“是”或“否”来回答。深圳人在高考和就业方面确实拥有一些独特的优势,但同时也面临挑战,并且这些优势与劣势是相对的,与个人能力、机遇以及具体比较的对象(哪个内地的城市或人群)密切相关。
"从高考角度看,深圳人的优势:"
1. "优质的教育资源:" 深圳经济发达,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学校,整体教育水平,尤其是基础教育(小学、初中、高中),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。这意味着深圳学生能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,打下更坚实的基础。 2. "相对较低的录取分数线(针对本地大学):" 由于历史原因和户籍政策的特殊性(虽然正在逐步调整),深圳本地学生在考入深圳本地大学(如深圳大学等)时,分数线通常会比内地其他省份的同龄人低一些。这可以看作是一种“区域倾斜”或“城市红利”。 3. "激烈的竞争环境:" 虽然整体录取率可能不低,但深圳本地优质高中数量多、水平高,学生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。这种竞争环境无形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抗压能力。 4. "政策导向:" 深圳作为特区和先行示范区,可能在教育政策上(如自主招生、专项计划等)会获得一些先行先试的机会,这可能为部分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升学路径。
"举报 -
有人生在罗马,有人生在深圳。
这几天,高考分数线出台,喜报纷沓。简单了解了下部分亲友晚辈的分数,才惊觉,原来生在深圳相当于“高考30分优惠线”。作为全省录取线第四高的深大,深圳分数线比江西低30分,比四川低60分!
更典型的,中大在省外分数线江西630分、四川670分,省内分数线约600分。ps:江西、广东是一套试卷。
生在深圳,可能未必敢比北京、上海,但是已经比内地要轻松一点。
对于90后来说,生在深圳,一本上深大、房子在粤海街道、就业在鹅厂大厦,30岁时,人生起步的阶梯,都是出生证的地址造就的。
深圳人觉得已经很高的“深大本科线”、“深职院专科线”,对内地人来说是“更高”。内地要跳“10万年薪”的龙门,可能会以二本较高分报读职院小清华深职院。
深大硕士毕业生平均工资9k,深职院毕业生平均工资5.5k,深头部技校毕业生平均工资4k。这个工资可能在深圳来说不打眼,但是跟2、3线城市2、3k工资都普遍的四川来说,在深圳的学校毕业,几乎就是家庭财务舒压的捷径。从2020年7月23号起,我再不以为“出生在深圳不值钱”了!定居深圳、定居湾区,就是为家族“阶层争上游”。
1
喜报出台,深圳哪儿的地段班更含金?
现在的喜报出的还不多。但是已经可以看个端倪。
1、深圳高考水平,仅从前70屏蔽生来看,深圳居省内第二,仅次广州,微赢东莞。
但是,广州华附、省实都有全省招生优势。2020年开始,深中也有全省招生的班级了,以后更有冲劲。
2、东莞屏蔽生9名,东华5名、莞中4名,实力真是昭然天下。
芳姐也一直说,深圳之外,应该勇敢置业东莞。因为东莞教育很好,城市配套快速提升。只是,现在东莞也开始限购,需要1年社保了。
3、顶尖高分学生,主要还是来自几大牛校的重点班。
重点班很多生源来自其直属初中,而且主要也是初中重点班。
4大初中重点班,主要是从学业、学科全市优选的。
4、深圳实验、宝中中学已经强调,顶尖学生也有来自初中地段班。
传统优质学区地段生源,果然也是优秀。
5、深中、宝中强调屏蔽生、清北,深实验、深高强调高优率、清北总数,深外强调保送。
6、顶尖高分学生,小学阶段也多来自知名小学。
有天分的娃,在父母孟母择邻下,不会埋没。
7、6大地位稳健,深大附、育才年年进步,黑马人大附也没考砸。
总结一下,深圳最具含金量的地段班,应当还是出自这些板块:
1、小学:百花-园岭,荔园系学校。
2、初中:百花-华强北,实验、深外系;香蜜湖,高级系;翠竹,深中系;灵芝,宝中系。
2
深圳高中梯队,基本排位不变
虽然各校成绩和录取情况,还没最终统计出来。但是从已公布的喜报或录取情况看,深圳名校梯队排名,暂时未大变。估计2年内,各中学集团初中部的学区的房子的价值、价格还是不变。
715史上最严调控以后,深圳楼市肯定要停一阵子了。后续还能有点行情的,就是学位、刚需。
1、一梯队6大,目前还是深中最厉害,宝中崛起很快,深实验、深高级、深外都还好。
只要他们下属的初中中考依然出色,这些学校有关的学区的房子就不怕了。
2、南山区教育稳步前进,育才、深大附考地都很好,初中阶段的南二外也声名鹤起。
虽然南山区整区房价豪宅化,但是教育质量在逐年提升,还是给业主很多放心的。
3、翠园中学成绩不得不失,看起来能撑住罗湖的学区期望。
4、龙岗的龙城高级、华中附成绩也可以,近年龙岗教育升级名校。
5、科高成绩跟期望比起来,也是不得不失;人大附优投率58%左右,比科高弱、比南头中学强。今年恐怕会遭遇高级中学东校区的强力竞争。这2批被期望最高的黑马,看起来还需要一些时间去夯实。
6、明德学校成绩不够突出,新兴概念的学校还在备受检验。
7、深圳私立学校,整体还是很难拼比公立。不像东莞东华,一家搞了好几个屏蔽生。
富源有屏蔽生,厚德优投率75%,建文外国语本科率64%。
在深圳,除非纯粹国际路线,高中、本科出国;否则,还是要尽量挤到公立学校团队,公立资源更集中。
但是,深外、南外这2个外语学校,目前数据还不够多。民间对南山某外国语学校的分数存在质疑。
幸好,南山名校学区基本上与豪宅区叠加。在深圳一路向西的趋势下,光南山科技+南山豪宅2个优势就足够支持其房产价值了。否则,成绩弱下滑,则学位房价值也会缩水。
3
广东牛校,与经济强势密切相关
2020年高考,除了状元,广东尖子人群集中分布在广深,哪里经济好、哪里教育根基就好。从信息时报公布数据来看,比对的学生群体愈大,广州的优势就越明显。
从全省文理前200的尖子来看,广州近80人,深圳60余人。
从全省文理前2000的尖子来看,广州800余人,深圳600余人。
9年来,330个高分考生来自86所学校。东莞东华高级中学以41人入围的记录,成为高分考生最多的学校。
此外,珠海一中以9年29人的数量位列第二,而广深两地的老牌名校,省实、华附、深中9年累计高分考生数量均不足25人,不过,从今年成绩来看,华师附中已发起反攻。
而大湾区的大学,分数线普遍都高。京津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的大学,分数线都高,因为就业好、视野开阔。在疫情困难的2020年,深圳73.1%大学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去向,毕业研究生平均月薪为9389元。
就像深大,正常的本科班的毕业,在深圳、在湾区,就业都有优势。拿到深惠莞的中高层次的工资不难。而且,关键是视野、升学还很好。深大的实验班,很多升国际名校读硕博。南科大、中大这种出国本硕的就更多。
深大的实验班,有学生本科阶段发6篇SCI论文和6个专利。
选择一座城市,就是为家族选择一种未来。
如果把目光游离顶尖儿的C9(清北复交浙哈等),对于更多的普通家庭来说,在深圳求生活、求教育、求房产,已经是“出生在小罗马”!尤其是普通人家“阶层保全”的适宜城市。
而一个城市各校的中考、高考成绩,又影响一片楼房的价格沉浮。名校可能一直优秀,但也有成绩波动,从该校的成绩趋势出发,跟着上升期的学校比邻而居(置业),总是水涨船高的事儿。
芳姐投资理念
粤港澳大湾区时代,科技是最大突破力。
先占位深圳核心,进阶优质学位,再跟着轨道交通进驻大临深!
—— END ——爱住家原创文字,版权所有
图片来源:爱住家、百度、
南都、网易、深圳大件事等等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