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涩
这事真给深圳跌份!好好的城市形象,被这一巴掌打蒙了
谁能想到,深圳——这个天天喊着“来了就是深圳人”的城市,会因为一场面试打人的闹剧,被钉在热搜的“黑榜”上。说出去都让人叹气,那个靠包容和法治立市的深圳,怎么就容下了这种事?
深圳的牌子,不是白亮起来的
搁以前,提到深圳,谁不竖个大拇指?“改革开放的窗口”“奋斗者的天堂”“法治最清明的城市之一”,这些标签不是吹出来的。多少人揣着梦想来这儿,就因为相信“在深圳,规矩比人情大,法律比拳头硬”。
你去看深圳的宣传片,画面里全是写字楼的灯火、创业园的活力、街头巷尾的“来了就是深圳人”标语。政府天天喊“优化营商环境”“保障劳动者权益”,连路边的辅警都会笑着说“有困难找我们”。就这种城市,怎么会出“面试把人打进医院,围观者还敢嘲笑”的事?
网友说得扎心:“我当年放弃老家铁饭碗来深圳,就信它安全、公平。现在出这事儿,别人问我‘深圳是不是很乱’,我都没法接话。”
这一巴掌,打在深圳的脸面上
更让人膈应的是事件里的细节——刘女士被拖进厕所打的时候,旁边不是没人。有员工看着,甚至有人嘲笑“装的吧”。这哪是个人的冷漠?这是给深圳的“包容”二字抹黑。
深圳最骄傲的,不就是“来了就是一家人”吗?可这位来面试的姑娘,没等来工作机会,先等来一顿拳头;想求救的时候,周围的“深圳人”要么看着,要么笑着。这让那些刚下火车、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怎么想?“我来的真是那个‘温暖的深圳’吗?”
还有那家公司,注册资八百多万,两百多号人,就敢在深圳的地界上这么横?这要是搁在以前,深圳对这种企业早“零容忍”了——前两年有公司欠薪,三天就被列入“黑名单”,连招投标都不让参加。可这次,从打人到现在,多少人盯着问“企业有没有被严查”,回应声却稀稀拉拉。
城市的脸,得靠每件小事撑着
有人说“小题大做,一个公司的事,扯什么城市形象”。可老百姓看城市,不就看这些小事吗?
就像前几年,深圳因为“暴雨天交警背老人过马路”上过热搜,大家说“这才是深圳”;因为“创业失败可领补贴”被夸,大家说“深圳懂年轻人”。这些好印象,是无数件小事堆起来的。可毁掉它,可能就需要这么一件糟心事——毕竟,“法治”“安全”这些词,容不得半点沙子。
现在全网都在说“深圳这次掉链子了”。有外地媒体甚至翻出深圳的“人才引进政策”,嘲讽说“引进人之前,先管好打人的”。这哪是说公司?这是指着深圳的牌子问:“你的承诺还算数吗?”
别让一颗老鼠屎,坏了一锅汤
深圳的形象,不是靠标语贴出来的,是靠每个企业守规矩、每个人讲法治撑起来的。这次的事,要是不严查、不重罚,不把“企业敢打人、围观者敢嘲笑”的歪风刹住,那“深圳”这两个字,在外地人心里的分量,就得打个折扣。
多少人来深圳,图的就是“安全”“公平”。别让他们来了之后,摸着腰上的伤(像刘女士那样),或者看着冷漠的围观者,在心里默念“原来深圳是这样的”。
这事儿,深圳必须给个响亮的交代——不光是抓个人,更要让所有人知道:在深圳,拳头硬没用,规矩硬;欺负人不行,法律行。不然,这黑榜的印记,可就难擦掉了。
#深圳城市现状# #深圳地位升级#
